现在网上第一热度当属中国的“世界第一架六代战斗机首飞”。其实这句话有三个问题:首先什么是六代机?标准是什么,为什么成飞的这架就是六代机?其实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主流的观点认为六代机有下面这些特点:- 将配备主动式防御系统例如小型激光或投射拦截弹
- 雷达将采用主动式相位数组雷达或更先进技术
- 有人工智能感知电脑,能链接卫星和大量僚机、地面战场系统协同作战
- 有控制多架无人机的空中小型指挥部能力
从首飞几十秒模糊不清的录像中,唯一能有把握的是隐身能力更强(超过歼-20),因为没有垂直尾翼和鸭翼。双三角机翼有利于超音速巡航,但能否有超过五代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主要还取决于发动机。至于是否具备其他的六代机的特点,目前都是未知。其实按五代机必须具备超音速巡航(Supercruise)的标准,中国恐怕连五代机都没有。超音速巡航是指飞机在不使用后燃器的情况下能够长时间维持超音速飞行的能力,能够显著节省燃油,够快速抵达战区、执行任务并快速撤离,同时不容易被敌方雷达和防空系统捕获。F-22“猛禽”是世界上第一种具备超音速巡航(1.8马赫)能力的第五代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在部分任务配置下达到1.5马赫超音速巡航,法国阵风战斗机在轻载情况下可实现超音速巡航。F-35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接近1.2马赫超音速巡航。俄罗斯的苏-57“猎人理论上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但实战性能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歼-20“官方未明确公布超音速巡航数据,早期的歼-20使用俄制AL-31F发动机,不适合超音速巡航,后来装备的涡扇-10能否实现超音速巡航还有疑问。因为发动机是能否超音速巡航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涡扇-10和西方的发动机还有明显差距。第二个问题是这并非世界上第一架六代机。2022年亮相,现已投产的B-21“突袭者”被公认为是第一架六代战机。第三个问题,这次试飞的可能根本不是战斗机,而是战术轰炸机,是用于替换过时的歼轰-7的大号版本。原因是其翼展远大于歼-20(约20米对13米),歼-20在重型战斗机中都属于大个头,而这架飞机看上去比歼-20还要大很多:
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都和B-21一样采用了双轮设计,这在战斗机中非常罕见。不过成六代主轮是前后串联双轮,而B-21是并列双轮。说明其最大起飞重量应该超过歼-20大大超过的37吨,估计能达到 45-50 吨左右。通常这个级别的飞机是战斗轰炸机,而不是空优战斗机。宽大的机头也可能是并列双座。和美国的 F-111并列双座战斗轰炸机以及苏-34战斗轰炸机类似。有网友认为成六代的设计有点像 FB-22 试验机,这是一种战术隐身轰炸机,用于区域作战,同时具备空对空能力,用于攻击预警机和加油机。当然也成六代也有可能是中国的下一代空优战斗机,理由是美国的下一代战斗机 NGAD 也比 F-22 大很多。中国的设计也许受到了美国的影响,不过NGAD计划现在前途未卜,马斯克最近发表言论批评美国不应该花巨资发展昂贵的有人战斗机,而是应该转向相对廉价的无人机。中国现在搞有人的六代机可能是被忽悠了。所以“世界上第一架六代战斗机”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有可能是”五代歼轰机“(为了引用方便,下文还是以”成六代“来称呼)。外形奇特不不代表这就是六代机,否则把已经退役的F-117放在现在也会被认为是六代机。不过因为其独特的外形和设计,在国内外军迷中引起了很大的兴趣。下面就综合国外军迷和我自己的看法来详细分析一下。
比如瑞典的萨博-35也采用了双三角翼,但最大区别是成六代的机头缩回去了。飞机外观是否优美虽然很主观的问题,但一般来说成功的名机外形都很好看。比如三代名机P-51野马,F-16战隼和F-22猛禽都公认外观非常漂亮。
而F-35闪电为了增大机内空间和容纳F-35B的垂直升降系统,机身看起来有点胖,被人戏称为“肥电”。而成六代呢?国防时报以“银杏叶”来形容成六代的外观,挺有诗意。有好几个不懂军机的人看了一眼就说“Ugly”。一位国外军迷博主则脱口而出 Moth(飞蛾),太像 Moth了。我找了一张飞蛾的图对比,你觉得呢像银杏叶还是像飞蛾?双三角翼的前缘后掠角非常大,达到了67度(大多数战斗机后掠角在40到45度之间),这有利于超音速巡航,同时也减少了雷达反射。F-117 也采用的 67度的大后掠角度,目的也是减少雷达反射。而机翼后缘的后掠角度是 55 度左右。这样可以增大机翼面积,提高升力,同时可以增大机内空间以容纳更多的燃油和武器。
美国的六代战斗机机NGAD也采用了双三角机翼和无垂尾的布局,不过机头还有一个不同的后掠角,所以看起来不完全一样。机身非常宽大,可以容纳巨大的主弹舱和两个副弹舱。主弹舱足可挂载长达6米的超视距空空导弹霹雳-17,同时也可以挂载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等,甚至无人机。而副弹舱可以在主弹舱挂载对地攻击武器时挂载霹雳-15,霹雳-10等空空导弹自卫。机头两侧颜色稍浅的舱门可能和B-2轰炸机一样是前视阵列forward-looking array,这是一种与航空电子设备和传感器系统相关的技术,用于支持任务导航、隐身性能以及环境感知。通过雷达,红外传感器和电子战支持,,可以感知地形,导航、目标探测和电子对抗。B-2主要用于主要服务于战略轰炸任务。机头还有两个明显的玻璃窗口,有人认为这是方便飞行员看侧下方的窗口,我认为不是,因为头盔显示器结合分布式孔径系统(DAS)完全可以给飞行员提供透明座舱的全向视野,不需要窗口。所以这很可能是电光瞄准系统(EO Targeting System, EOTS),利用光学和红外技术探测、识别和跟踪目标的设备。和下面F-35上的多边形玻璃盒功能类似,不过为了减少雷达反射,融合到了机身里,这样只能探测侧下方和前方,而非F-35那样360度探测。这也为成六代是一款轰炸机的又一个证据。无垂尾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提升隐身性能,因为垂尾是雷达反射的主要来源之,此外还可以降低飞机的红外信号和电磁信号特征,提升全频谱隐身性能。去掉垂尾后可以优化流线设计,降低阻力,从而提高燃油效率和飞行速度,更适合高超音速飞行。无垂尾缺点是失去了传统垂尾提供的方向安定性和偏航控制,需要通过先进的飞控系统(如数字式电传飞控)和气动设计(如全动尾翼或其他分布式控制面)进行补偿。所以无垂尾设计相对来说操控性不如有垂尾的设计,世界上唯一现役的无垂尾飞机是B-2,因为是轰炸机,操纵灵活性不太重要。成六代采用无垂尾设计也说明其主要用途是轰炸机。因为采用了无垂尾的设计,机翼后缘的副翼就十分重要了。不过成六代的副翼有点多,20米的翼展密密麻麻安排了十块副翼。相比之下,翼展52米的B-2和翼展40米的B-21只有八块副翼。为什么成六代需要多达十块副翼?或许是因为需要大面积的连续控制面来应对低速操控,同时又能在极高速飞行状态下实现精确的控制。这也说明成六代的无垂尾飞控系统离B-2/B-21还有一定差距。最外面的两对副翼是分裂副翼(Split Rudders, or Split Elevons),每个分裂副翼有两块,同时上下对称打开。通过左右两对打开角度不同,起到垂尾的偏航能力。机翼两端的分裂副翼翼相同的角度打开还可以起到空气制动的作用(Air Braking),在着陆或低速飞行阶段有助于减速或保持姿态。再往里是另外三队升降副翼,有意思的是这些副翼的执行器筒突起(actuator protrusions)和气流的方向不一致,这会增加飞行阻力,而且执行器突起的方向和机翼外沿的角度也不一样,所以也不利于隐身。同时最外面的两队分裂副翼的根部并不和机翼后端平行,这也会影响隐身性能。从下图的角度看这六个执行器突起非常明显,对飞行阻力和隐身有相当大的影响。而美军隐身飞机的几乎看不到执行器突起,所以在这方面和美国差距巨大。三个进气口是成六代最为独特的设计。机翼下的两个进气口看上去类似于F-22的二维可调斜板式进气口(2D Diverterless Supersonic Inlet,2D DSI)。这种进气道的特点是采用二维设计(2D),进气通道宽度和高度均可调整,以优化进气效率。通过机械调节装置,可调节进气斜板和喉道以适应不同飞行速度(亚音速/超音速)的气流需求。此外还采用了分流板(Splitter Plate),将附着在机身表面的边界层气流与主气流分开,确保进入发动机的气流质量高。这种进气道适合超音速巡航,适合对气流要求严苛的制空任务,但成本和复杂度较高。除了机翼下的这两个进气道,机背上还有一个F-35,歼-20,歼-35的无附面层分离超音速进气口(Diverterless Supersonic Inlet,DSI):进气口呈椭圆形,外侧有明显隆起的鼓包结构。DSI进气道取消了传统分流板设计,利用进气口附近的鼓包直接引导气流并分离边界层。优点是设计更紧凑,降低复杂度和维护成本,同时曲线设计进一步减少雷达反射信号。更适合低成本、多任务环境,隐身性能有所优化,但在高超音速时的表现稍逊。不清楚成六代为什么同时采用了二维进气口和DSI进气口两种设计,这样的设计显然不是最优的,因为两者的缺点都同时保留了:二维进气口复杂,维护成本高,隐身相对差,DSI进气口的不适合高超音速巡航。此外,由于有3台发动机,中间的发动机把其他两台向外挤压,所以成六代的进气道看上去也不是别的隐身战机普遍采用的S型进气道,而是直通式的。S型进气道(S-shaped intake duct)是一种航空发动机进气道设计,因其呈现S形的弯曲结构而得名。这种设计在隐身飞机和某些战斗机中较为常见,目的是兼顾隐身性能、气动效率和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需求。S型进气道通过弯曲结构将发动机完全隐藏在视线之外,从而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直通式进气道会直接暴露发动机的风扇叶片,而风扇叶片是雷达反射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S型设计可以通过优化弯曲角度和内部形状,将外部气流平滑地引导至发动机,避免大幅气流扰动。弯曲的进气道结构还能屏蔽发动机的噪声,减少飞机正前方的噪声外泄,有助于增强战术隐身性和环境适应性。现在还不清楚成六代是否采取了其他措施来降低雷达反射。是否采用了3台发动机?从下面这张地面的图片看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有人认为中间的那台发动机是冲压发动机(Ramjet)。冲压发动机是一种无旋转部件的喷气发动机,通过高速飞行时的气流动态压力将空气压缩,然后与燃料混合燃烧,产生推力。它以其结构简单、高速性能优异而著称,常用于超音速飞行器。如果中间是冲压发动机,那么这台发动机只有在高音速巡航时才有用,平时这台发动机系统就成了死重,这和F-35B的升力发动机类似,不是一个高效的设计,使得F-35B的航程和载弹量都远不如F-35A/C。而其进气口采用的是不适合冲压发动机的DSI进气口,所以大概率不是冲压发动机。3台发动机应该是同一型号。冲压发动机最常见的应用是在高速导弹(如AIM-54 不死鸟,欧洲的流星导弹)或实验性飞行器上,还没有一款现役的飞机用冲压发动机。所以有些人幻想的“空天战斗机”可以醒醒了。采用三台发动机的战斗机极为罕见,绝大多数战斗机选择使用双发动机(如F-22、F-35等)或单发动机(如F-16、F-35A)设计。三发动机设计通常见于较早期的战斗机或实验机。为什么成六代要用三发设计呢?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两台其配置的发动机推力不足,不能推动重达40多吨的飞机进行超音速巡航,所以作为妥协增加了一台发动机。但三发设计存在一些显著的缺点:1. 重量和结构复杂性
- 多重结构负担三台发动机意味着飞机必须有更多的空间来容纳发动机及其相关组件,这会增加飞机的结构复杂性和整体重量。这不仅会影响飞机的机动性和航程,还会使得飞机的设计更加复杂。
- 额外的机身强化为了容纳和支撑三台发动机,飞机的机身通常需要加强,这会进一步增加飞机的总重量。
2. 维护和维修难度
- 更多的发动机部件三台发动机意味着更多的发动机系统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相比双发动机或单发动机的战斗机,三发动机设计的维修和维护更加繁琐,增加了飞机的维护成本和时间。
- 复杂的故障排除如果发生发动机故障或损坏,飞机需要处理更多的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和修复可能更加复杂,这对于战斗机的快速部署和作战能力构成挑战。
3. 效率和燃油消耗
- 更高的燃油消耗三台发动机通常意味着更高的燃油消耗。虽然三发动机设计可能在短期内提高推力和性能,但它也会导致较高的油耗,这对于作战飞机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利因素,尤其是在长时间飞行或远程任务时。
- 推力-重量比虽然三发动机能够提供更多的推力,但由于飞机整体重量的增加,推力-重量比可能没有双发动机飞机那么高,进而影响飞机的机动性。
4. 成本
- 设计和生产成本更高三发动机的设计和生产成本比双发动机飞机更高。制造商需要为每台额外的发动机增加费用,并且航空公司或军方的采购和运营成本也因此增加。
- 飞机采购和运营成本三发动机飞机的采购、运行和维修成本通常较高,这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会影响整体预算的分配。
5. 空间限制和布局问题
- 发动机布局复杂三台发动机的布局要求飞机在设计时考虑到如何最有效地分布发动机。一些战斗机采用了较为复杂的机身和机翼布局,这会导致飞机设计的难度增加,同时影响飞机的气动性能。
- 气动效率下降相比双发动机飞机,三发动机飞机的气动效率通常较低,因为更多的发动机意味着更多的空气阻力(特别是尾部和机翼附近),进而影响飞行性能。
6. 飞行性能限制
- 机动性受限虽然三发动机提供了更多的推力,但由于飞机的重量增加,机动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在高负载下,飞机可能无法像双发动机飞机那样灵活地进行复杂机动。
- 稳定性问题三台发动机的设计可能会导致飞机在某些飞行条件下的稳定性问题,尤其是在发动机失效或出现故障的情况下,飞机的飞行性能可能会大幅下降。
综上所述,我认为成六代的三发是一个不成熟的设计,可能会失败。大部分人认为成六代是双座设计,因为双座能满足更复杂的作战需求、提高飞行员配合和任务分工效率、增强飞行员生存能力以及适应长期、高强度的飞行任务。从现有的视频很难分辨出是并列双座(Side-by-side)还是串列双座(Tandem)。并列双座最大优点是飞行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更为直接和方便,任务分工和操作更灵活。同时并列双座设计通常使得座舱空间更加宽敞,飞行员有更多的活动空间,适合长时间飞行或对飞行员舒适性要求较高的任务。但并列座位设计占用的机身宽度较大,会增加飞机的空气阻力,降低气动效率。串列双座减少了飞机机身的宽度,有助于降低空气阻力,提升飞机的气动性能,对于高性能战斗机,这种布局能够提供更好的速度和机动性。同时宽度较小的机身能够减少雷达反射截面(RCS),使得飞机更难被敌方雷达发现。但缺点是飞行员合作和交流较困难,空间较为紧凑,尤其在长时间飞行中,舒适性较差。所以轰炸机采用并列双座比较多(如苏-34,F-111),而战斗机一般采用单座或串列双座。根据电脑对试飞视频的分析,成六代可能采用的是并列双座,如果这是真的,将成六代是战斗轰炸机的另一个证据。机型非常大,看起来几乎兼具多用途和轰炸机的定位。我认为它不是一架战斗机。至少目前它仍是有人驾驶的,而我们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无人机,这些无人机能够承受显著更高的过载。我可以接受这东西是一个测试平台或原型机的说法;虽然我从事的是民用航空而非军用航空,但我对军用飞机也有一些了解。在目前这个阶段,它几乎可以肯定还不具备隐身能力,对于它的超音速性能我也非常怀疑。现阶段更像是纸老虎。我仍然不知道第六代战机到底意味着什么。没有什么是不能指着一架五代机说它也是六代机的。现在,我对于任何东西是否能称为六代机都持保留态度。这玩意儿丑得离谱,简直是军用飞机界的庞蒂亚克Aztek。他们拿这个出来是为了忽悠国内外的愚蠢观众。没戏,上一轮他们在喷气发动机技术上落后美国和英国(即罗尔斯·罗伊斯)20多年。你不可能拥有一架6代机却使用4代(也许4.5代)发动机。谢谢。很多人认为它是“6代机”,因为它没有垂直尾翼。我对这是不是6代战斗机持非常怀疑的态度。这绝对不是一架战斗机,没有垂直尾翼的话,这架飞机在空中格斗中不太可能具备足够的机动性来生存。这架飞机很可能是中国对我们B21的回应。1977年,军方告诉我俄罗斯有更多更好的武器……然后30年后才发现那都是垃圾。他们现在对中国也是这么做的……一样的垃圾,一样的谎言。呃,嗯,那有点是个非常愚蠢的看法,哈哈。你可以有这个观点。F-117、B-2和B-21都是亚音速飞机,但它们依然是坚实的5代机,甚至后者被吹嘘为6代机(虽然有点可疑)。中国没有技术生产第六代战斗机。这是为了让中国人民感受到与美国抗衡的自信。美国、英国和以色列是唯一在战斗中使用过隐身飞机的国家。在没有实战应用之前,他们并不拥有真正的隐身技术。第六代战斗机不应该是100%自主和自我修复的吗?据传这架“白帝”战机具备太空能力,但只有在看到这种能力被展示时我才会相信。即使是一架具备太空能力的战机,也不一定算是第六代战机——这是我(可能错误的)理解。
中国人非常擅长制造看起来很不错但内在却一塌糊涂的东西。这个“展示”对我毫无吸引力,只让我发现了所有从美国设计中偷来的细节和元素。不管非专业人士如何贬低,这架战机也是一架第六代战斗机,是美国所没有的第六代战斗机,美国已经落后了。许多印度人正在为中国所谓的第六代战斗机找借口😂😂😂
“这不是真正的六代机”“这是抄袭的”“只是做样子”“这全是中国的宣传”之类的废话……
永远不要低估你的对手。实际上,应该高估他们,并以此激励你的民众与之竞争。无论中国在技术进步上处于什么位置,都比印度遥遥领先。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强国,能够以大批量生产这些“廉价”且“抄袭”的战斗机。而印度,却做不到。所以,与其不断找借口让自己感觉良好,不如现实一点。
“成六代”可能不是六代,而是五代隐身战斗轰炸机的试验机。非常规的三发设计比较冒险,最后能否成功服役还存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