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穿越者”

 

穿越回几百年前进行”降维打击“的穿越者并非只是小说,历史中确实存在。明末清初来华的外国传教士就是这样的“穿越者”。他们不仅传播宗教,更带来了领先中国数百年的科学、教育、医学、语言学、文化思想,在中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当时中国和西方交流的几乎是唯一的桥梁。

天文学与历法方面,明末清初,中国传统历法已逐渐滞后,汤若望(德国传教士 1592-1666)、南怀仁(比利时传教士 1623 - 1688)用欧洲最新的开普勒行星运动理论、伽利略观测成果,大幅提高了预测日食、月食和节气的准确性。汤若望主持了历法改革,制定《时宪历》,比旧历法更准确。他还第一次把望远镜带进中国,翻译了1550年德国矿冶学家阿格里科拉撰写的论述16世纪欧洲开采、冶金技术的巨著《论矿冶》,中译本定名为《坤舆格致》。南怀仁改进历法,制造天文仪器。
汤若望

数学几何方面,白晋(法国传教士 1656–1730)是受路易十四派遣的“国王数学家”,亲自教授康熙帝数学、几何,还著述了《中国大统历法》。

火炮与铸造技术方面,1642年(崇祯十五年),汤若望奉旨设厂铸炮。但他“竭力寻找借口,希望朝廷能原谅他不能从命。他坚持说,为战争制造武器与他的身份是不相符的,而且在造炮方面他仅有一点点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但是他的申诉没有被接受,他不得不屈从于皇帝的命令。”从中可见汤若望内心的挣扎。但就凭着这“一点点书本知识”,他居然能在两年中铸造出铜炮20门。在此期间,汤若望不但造出了优质的大炮,还与中国学者焦勖合著了《火攻挈要》。

南怀仁也曾铸造红夷炮助清廷,远比当时明清自制火器先进。顺治、康熙依赖他们改造军队火器,对巩固政权有实际帮助。1672年南怀仁曾设计一个用蒸汽作为动力来源的车,给当时中国的康熙帝,是一个65公分长的玩具车,无法载人或司机,这可能是最早设计的汽车。


医学与外科,方面,清末的伯驾、合信等医生引入西医外科,能开刀、麻醉、眼科手术。对比传统中医“望闻问切”,这种操作简直是“颠覆性”,中医体系完全缺乏

语言与翻译方面,这些传教士几乎都是语言天才,除了自己母语外,还精通汉语,能和中国人熟练交流,此外都掌握拉丁语(当时欧洲学术和宗教通用语)和欧洲的其他语言。张诚(法国传教士 1654 - 1707)能随康熙出巡,进行现场口译,精通的拉丁语、法语和俄语在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判中发挥关键作用(条约文本有满文,俄文和拉丁文版)。他曾说过满文版是给清朝皇帝看的,俄文版是给沙皇看的,而拉丁文是给上帝看的(其实是给罗马教廷看)。马礼逊、丁韪良把中英文翻译、字典、法律翻译体系带入中国,使清廷第一次有了系统接触西方语言与国际法的机会。

人文思想方面,强调“普世性真理”,人人在上帝面前平等。强调“博爱”“慈善”,通过办学、行医、孤儿院来体现宗教精神。强调理性、自然法则与信仰并行。

绘画艺术方面,郎世宁(意大利传教士 1688–1766),融合欧洲透视法与中国工笔画,开创“中西合璧”画风。代表作如《乾隆大阅图》《百骏图》等,艺术成就极高。中国绘画重意境,不重透视写实,而郎世宁的画远比中国绘画”画得像“,所以成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画师。

郎世宁绘《清高宗乾隆帝朝服像》,应该和本人很像

日本也有这样的穿越者,1600年因为船只失事漂流到日本的英国航海家威廉·亚当斯,被德川幕府聘为外交顾问,成为第一位英国出身的日本武士(三浦按针)。他帮助德川家康建造西洋帆船和西洋大炮,使得德川家康统一了日本,建立了两百多年的幕府。
电视剧“幕府将军”以威廉·亚当斯为主角
可惜的是雍正帝登基后,于1723年正式禁教,中西方交流的唯一的桥梁被中断,天朝的傲慢和对外来先进事物的恐惧让清朝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对西方翻天覆地的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一无所知,错失了发展的机遇。等外国传教士再次进入中国,是在一百多年后的1842年,被强大的英国用鸦片战争踢开闭关的大门。
日本也几乎一样,德川家康去世后,继任者于外国人与基督徒更加不信任、对外政策逐渐转趋保守,也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直到1854年的黑船事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所有博客